找到相关内容343篇,用时9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秽迹金刚决疑论

    藏”、“圆觉”……等,郎多方争论,甚有“大乘”之辩,不过多是争作者、者的问题,对于真理内容,佛法意义,却无轻议,且纵是伪托,此人亦是“天中天,圣中圣”(语出连池大师云栖法汇)。反观秽迹二经...秽迹金刚决疑论  吴锦煌  很多日诵本载有“秽迹金刚神咒”,佛教大藏经五十三册,密教部二亦收入“秽迹金刚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”,及“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”各一卷。依灵要门所言,于双林,将入...

    吴锦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3564933.html
  • 三论宗的弘传

    曾听佛大乘法的尊者,因为之入灭而隐居山林,不闻世间之事,所以外道、小乘极其盛行,排斥大乘。使大乘佛教不得不暂时隐藏起来,等待时机成熟时东山再起。上弘大法,下承沉轮。  3、中兴时期:为佛灭后...三论宗的弘传  一、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:  1、原始时期:为佛陀住世时期。主要指佛初成道为诸大菩萨演说大乘妙法,即“般若”思想,此是三世诸佛之共法门。为“一大事因缘”出现于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4967590.html
  • 成唯识论举要

    世纪)亦译天亲,古印度佛教哲学家,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论体系创建者之一。北印度健陀罗国的布路沙城人。初习小乘,在一切有部出家,据称为通达小乘典籍、不信大乘,毁谤大乘。后经其兄无著的劝导、改信大乘...将注本传交玄奘。玄奘将搜集到9种论释和此注本带回国后,拟将10家之论,一一翻译,并由神防、嘉尚、普光、窥基四人相助。后因弟子窥基感到十家之见解纷纭,难以得知唯识精义,于是建议将10家之言综合糅译成一...

    畅 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869613.html
  • 戒师明行总无碍

    (1)认为时代、文化、教育、风俗、人文与古印度不同,因而产生修正废除等想法;  (2)怀疑八敬法,为迦叶捏造;  (3)以不平等而怀疑八敬法的真实性;  (4)以不为世间人理解、接受而想废修; ...凡事冷静,常思己过,莫论他。第六条,敕诫比丘尼必须依于比丘僧的教授教诫,律中规定由宿德上座教诫比丘尼,其条件之严格同一般,因此比丘尼向比丘求教授纪律时,应尊重恭敬。第七条,二部忏戒,除了在尼众中“行...

    释悟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5269773.html
  • 祖师大德讲述:凡夫在网络上的造业运动!

    聪明地对各派别作比较、批评,小乘的大乘,自称大乘的讥上座派为低等根器,自称密法行者的看不起显乘,显宗却骂密法为外道。我们自己想一想,成为三宝弟子本是为了要得益,若这样做的话,却反而令我们在入...自派细微之宗见尚且未曾掌握,何况比较诸派呢?我们连苯教、外道与内道之最细微法义分别也未搞懂,甚么评比内道各宗呢?所以,凡夫在家居士宜以清净心修持,做好居士之本份,把住持正法的工作留予住持正法的大德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2476365.html
  • 惟善法师、源流法师:现代斯里兰卡佛教研究

   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坚持大乘小乘为自了汉,小乘大乘为等说法,但仍然有不少人对于大小乘的称谓等耿耿于怀,造成不必要的误解。这些偏见对于佛教整体的和谐和发展极为不利,其原因仍然是彼此缺乏全面实际的了解...

    惟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2577130.html
  • 从《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》探讨印老的思想与行谊

    “师心不师古”。  2.太过,拘泥锢蔽:与上相反,在这里,仅以小乘批评“大乘”为例。  (1)佛法并不等于:“印老在《以佛法研究佛法》一书第155—156页中:“我们这个世间的佛法,无疑是...之真实性可能根本不能成立。  (2)评“大乘”:在同书第165—166页:“若大乘为外道,恐外道不单是大乘吧!”“原始的上座佛教,不也充满了外道的气味吗?尼犍子外道,以草木为有生命的,释尊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046003.html
  • 佛经为何须要重译?

    自己为“大乘”时,在历史上便出现有「大乘」的论调,无着菩萨的弟弟世亲(天亲)菩萨在未信大乘以前就曾「大乘」。《婆薮盘豆法师传》:「(世亲)法师既遍通十八部义,妙解小乘执小乘,为是不信大乘,谓“摩诃衍”所说。」佛灭后之第二百年中,以「由不亲闻大乘故尔」,当时的大众部弟子也曾提出「大乘」的论调。  但是,后来「大众部」僧人又信受大乘「等同」有三个理由:一·或由亲闻...

    王武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761927.html
  • 《海峽兩岸人间佛教改革方向的辩证思考》緒论

    智慧和创新精神。创新离不开畅佛本怀,畅佛本怀需要以不同的国情、不同时空条件、不同根机为转移。  。佛教主张“法住法位”,“不做”,不与世间争利,只做佛教应当做的本份事,又主张一切资生事业皆是般若,一切世法都是佛法。这似乎矛盾,实则是可以统一的。前者强调出世法与世间法之区别,后者强调二者之融通,突出在人间弘法,高扬佛教的主体精神。既然不做,那么就有一个“”与“”、“”与“...

    徐孙铭 陈芷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0769848.html
  •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(七)D

    手中。所以『道行般若』的那一段文;其他译本都没有;「中品般若」阶段,已没有这一段了。  大乘经传出,受到传统佛教的注意,认为不合佛法时,就要指斥为「所说」了。「下品般若」:「恶魔诡诳诸人作是言:...正法者为「魔」,正是古代佛教界的习熟语法。以大乘法为,在初期大乘经中,如『般舟三昧经』:「其人从持是三昧者所去,两两三三,相与语云:是语是何等?是何从所得是语?是为自合会作是语耳,是经所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5240890.html